华北文学网-分享生活中感动的文学句子

两汉时期历史文化名人【优选89句】

两汉时期历史文化名人

1、张骞开辟丝绸之路,西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,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,张仲景著《伤寒杂病论》,华佗发明麻沸散。

2、《隋书·经籍志》有《张衡集》14卷,已经散佚。明代学者张溥辑有《张河间集》

3、三、郡望堂号【堂号】1、"渭滨堂":商朝末年,吕尚(姜子牙)在渭水滨钓鱼隐居。周文王访贤聘他为宰相。他帮助周文王、周武王打下了周朝八百多年基业的基础。2、"东莱堂":南宋吕祖谦,官著作郎兼国史馆编修,著《东莱博议》,对春秋三传有独到的见解。【郡望】

4、来源有三

5、、罗珠,(公元前245年——公元前155年),世人尊称:罗珠公,字怀汉,号灵知,生子六,汉高祖5年,(公元前201年)罗珠出任江西九江协从灌婴侯,始筑南昌城,惠帝六年(公元前189年)罗珠奉命调进京任治粟内史主管农业。

6、东平郡:汉时置郡。此支吕氏以寿张(今谷阳)吕氏著称,大概为吕尚19世孙康公吕贷之后。(有一支在东平县吕家庙)

7、出自制礼作乐的周公姬旦的后裔

8、罗友,晋襄阳人,字宅仁。博学能文,桓温辟为部属,但未重用。一天,又有人被任命为郡守,桓温会集僚佐为此人饯行,只有罗友姗姗来迟。桓温问他因何来迟,罗友答:途中遇见鬼取笑我,说,只见你每次送别人去作郡守,却从未见别人送你去作郡守。

9、司马相如

10、金华县:东汉设长山县,隋改金华县。此支吕氏为淮南寿县吕氏分支。

11、司马相如:凤求凰,因为文学被当时的人一直追捧。

12、罗企生,字宗伯,豫章人。多才多艺。最初任佐著作郎,殷仲堪镇守江陵时,推举他做了功曹。企生多次升官,直至担任武陵太守。企生还没到武陵就职,桓玄就攻打殷仲堪,仲堪又让企生担任谘议参军。

13、邢侗(1551-1612),字子愿,号知吾,自号啖面生、方山道民,晚号来禽济源山主,世尊称来禽夫子。临邑县(今山东)人。明万历二年进士,官至陕西太仆寺少卿。善画,能诗文,工书,书法为海内外所珍视。与董其昌、米万钟、张瑞图并称“晚明四大家”。

14、吕布(?一198)字奉先,祖籍并州,被誉为"三国第一名将"。

15、出自少数民族改姓。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实行汉化,原鲜卑族之代北复姓叱吕氏、叱丘氏改为汉字单姓吕氏。五代后周时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吕陵氏为汉字单姓吕氏。

16、班固一生著述颇丰。作为史学家,修撰《汉书》,是“前四史”之一;作为辞赋家,是“汉赋四大家”之一,《两都赋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,列入《文选》第一篇;

17、罗企生:晋代政治家,豫章南昌人。多才多艺,曾任武陵太守,为官刚正为人忠直,“企生尽忠”为一代佳话,与其弟的罗遵生被世人称“忠孝一门”,是最早为罗氏赢得巨大声誉的人。

18、华佗(约公元145年-公元208年),字元化,一名旉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,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。

19、在方剂学方面,《伤寒杂病论》也做出了巨大贡献,创造了很多剂型,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,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。

20、罗友:两晋时期襄阳(今湖北省襄樊)人,晋室南迁后深受器重,任襄阳太守。

21、珠:字怀汉,号灵知,称大农令,又称洪崖先生,君用次子;黄帝一百0八世孙,郐公四十一世孙。生于湖南浏阳,后徙豫章(江西南昌),卒于汉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时,寿九十一,葬南昌新建县大平乡西山大岭山。为罗姓始祖。

22、张骞通西域后,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、非大陆的陆路通道。

23、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,被后人尊称为医圣。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,写出了传世巨著《伤寒杂病论》。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,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,是中医的灵魂所在。

24、淮南郡:汉高帝时置郡。此支吕氏以寿县吕氏著称,其开基始祖为吕谦。

25、司马迁:史记的撰写者,在汉武帝刘彻的时期当差,因为当年将军一门的事情去求亲导致受了宫刑。

26、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、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,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,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,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。

27、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。中国是丝绸的故乡,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,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。

28、家世背景古老而光辉的邢氏,在历史上的表现一直十分优异。以汉、唐之际的漫长时间来说,杰出的邢姓名人就满载于历代的史书。

29、张仲景(约公元150~154年—约公元215~219年),名机,字仲景,东汉南阳涅阳县(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)人。

30、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

两汉时期历史文化名人

31、作为经学理论家,所编《白虎通义》集当时经学之大成,将谶纬神学理论化、法典化。

32、历史上吕姓的名人

33、董仲舒(公元前179年-前104年),广川(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)人,西汉哲学家。汉景帝时任博士,讲授《公羊春秋》。

34、出自魏氏。春秋时晋国有吕氏,系从魏氏分化而来。

35、吕忱:晋代文学家,着有《字林》一书。

36、两汉事时期的历史名人有:项羽、刘邦、张良、韩信、萧何

37、属于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华佗、张衡、董仲舒、魏伯阳、张角等。

38、邢澍,甘肃省阶州人,清代官吏、史学家。乾隆五十五年进士。官至江西南安知府。好古博闻,精考碑版,工行楷。与孙星衍同撰《寰宇访碑录》,另有《关右经籍考》、《两汉希姓录》、《金石文字辨异》等。

39、吕蒙(180一220)字子明,汝南富陂人,三国时东吴名将。

40、吕姓播迁频繁,分布比较广泛。南阳吕国灭亡后,部分遗民被迁至今湖北蕲春。新蔡吕国亡国后,遗民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南部及安徽北部。齐国吕氏在康公失国前已散居韩、魏、齐、鲁之间,其后子孙有在陕西、甘肃发展繁衍的。两汉时期,吕氏还分布于今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的一些地方。东汉末年,西阳人吕范,避乱移居寿春(今安徽寿县),三国时,蜀汉不韦人吕凯、魏任城人吕虔均有后裔徙居河东(今山西永济县西南)。南北朝时,今浙江、江苏的不少地方均有吕姓居民。北宋初,吕氏有一支徙居福建,分布于泉、漳二州,后有部分移居广东等地。自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开始,闽、粤吕氏有多支移居浙江平阳和台湾,进而又有一些人远徙海外,分布于新加坡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印尼、泰国、文莱、越南、美国、加拿大等国家。

41、张衡(78年—139年),字平子,南阳郡西鄂县(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)人。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、数学家、发明家、地理学家、文学家,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。

42、魏文帝时的邢庸,

43、举孝廉出身,历任郎中、太史令、侍中、河间相等职。晚年因病,入朝担任尚书。永和四年(139年),逝世,享年六十二岁。北宋时,获封西鄂县伯。

44、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。

45、南北朝时的邢邵,

46、我先是害怕,后来又觉得惭愧,伤心落泪,故而来迟。桓温听了,也觉得怠慢了他而心中不安。不久,罗友就被任命为襄阳太守,以后还当上了广州、益州二州的刺史。他处理政务,只管大事,不存小察,吏、民都感到安定。

47、两汉时期文化名人有司马迁,司马相如,东方朔,班固……

48、吕布:五原九原(今内蒙古包头西北)一说山西忻州人,东汉末年名将,善弓马,力大无穷,时称“飞将”,号奋威将军,封温侯,割据徐州,为一代枭雄。

49、两汉时期的思想:汉代儒家学者都奉孔子为先师,而无人以孟子或荀子后学自诩。但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对汉儒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。由此,汉初儒家学者中也隐约存在着对立的两派。

50、清朝有邢谢,

51、司马迁、张仲景、班固、司马相如、张衡等。

52、唐乾天年间的邢济,会昌年间的邢群,

53、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;张衡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,发明了地动仪;董仲舒是西汉学者,提出了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建议。

54、司马相如(约前179年~前118年),字长卿,蜀郡成都人,中国汉赋四大家,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,被誉为赋圣、辞宗。

55、晋江县:唐时置郡。

56、两汉时期的政治文化:儒学士大夫集团对《春秋》三家之学,对儒家的两种政治主张,作出了最后的抉择,使《公羊》学重新获得独尊地位。在《公羊》学的影响下,东汉的政策重心始终在内而不在外。

57、北宋有邢禺;明朝有邢献之,

58、罗良(?—1366年),字彦温,号云峤,福建长汀人,元朝将领。生年不详。元至正四年(1344年),南胜(今平和县)畲族农民起义军首领李志甫率兵围攻漳州,守将搠思监战败。

59、出自春秋时的晋国

60、北齐有邢峙,国子助教,

两汉时期历史文化名人

61、当代有邢西萍、邢崇智、邢兆棠、邢燕子,解放军将领邢士第,哲学家邢贲思,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、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邢新会等。

62、古老的邢姓来源有三,其中主要的两支是黄帝后裔,其具体情况如下:

63、吕臣: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。初随陈胜起义,与项羽同屯军彭城。后辅佐刘邦平天下,被封为宁陵侯。

64、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

65、浙江新昌县。共尊唐吕延之为始祖。

66、班固(32年~92年),字孟坚,扶风安陵(今陕西省宝鸡市)人。东汉大臣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与司马迁并称“班马”。

67、幼居蓬州(今四川南充蓬安),大赋《子虚赋》名扬四海,为求爱卓文君所赋《凤求凰》流芳百世。

68、三国时有邢贞,太常奉策,

69、东汉末太平道的创立者。巨鹿,今河北平乡人。奉黄老道和《太平经》,以符水咒法为人疗病。熹平年间,张角创立太平道,自称“大贤良师”。

70、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

71、东汉时会稽上虞,今浙江上虞县人。名翱、号伯阳,又号称牙子。彭晓《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》记载,出身望族,喜修炼丹术道法。魏伯阳撰《周易参同契》、《五相类》,杂揉《易》学、黄老之说。

72、汉武帝元光元年(前134),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,董仲舒在著名的《举贤良对策》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,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,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,深得汉武帝的赞赏。

73、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,今山西太原人。相传他一生作过"十七史"演义,现存有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、《隋唐志传》、《残唐五代史演义》、《三遂平妖传》等,其中代表作《三国演义》(简称)为"中国古代四大名著"之一。

74、四、家乘谱牒江苏:

75、五、历史名人吕留良:明末清初人,号晚村。与黄宗羲、高斗魁等结识。雍正十年因曾静案,被剖棺戮尸,著述焚毁。学宗程朱,特别表扬朱熹的种族思想。吕布:东汉末年名将,善弓马,力大无穷,时称"飞将",封温侯,割据徐州,为一代枭雄。吕洞宾:号纯阳子,唐代八仙之一,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。被道教全真教尊为北五祖之一。吕光:十六国时后凉(建都今甘肃武威)的建立者,在位13年。吕不韦:战国时秦丞相,被封为文信侯,称为"仲父"。门下曾有宾客三千,并让他们编著有《吕氏春秋》。吕雉:汉高祖皇后,人称吕后。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,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后代理朝政。吕蒙:三国时东吴名将,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,以致鲁肃见他时,曾称赞其"学识渊博,非复吴下阿蒙"。

76、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:华佗、张衡、董仲舒

77、出自姜姓,以国为氏,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,又称姜子牙。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,因居姜水流域,因以之为姓,称姜姓。后来姜姓羌人发展出四支胞族既"四岳",吕部族就是其中一支。该部落的首领在夏时被封为吕侯,建姜姓诸侯国吕国(在今河南南阳)。春秋时,吕国被楚国所灭,其后子孙以国为氏,称吕氏,史称吕姓正宗。古时,在今河南新蔡,又有一吕国,史称东吕,实为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。春秋时,东吕为宋所灭,其后裔也以国为氏,称吕氏。

78、华佗与董奉、张仲景并称为“建安三神医”。少时曾在外游学,行医足迹遍及安徽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等地,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。他医术全面,尤其擅长外科,精于手术。并精通内、妇、儿、针灸各科。

79、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《灵宪》《浑仪图注》等;数学著作有《算罔论》;文学作品以《二京赋》《归田赋》等为代表,与司马相如、扬雄、班固并称“汉赋四大家”。

80、二、迁徙分布

81、华佗、张衡、董仲舒

82、河东郡:秦时置郡。此支吕氏,为春秋晋国大夫吕锜之后。

83、塘洋吕氏族谱十卷、白沙圩吕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、毗陵吕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。浙江:余姚新河吕氏家乘十二卷附录一卷、余姚吕氏宗谱八卷首一卷、贵门吕氏宗谱十卷、东阳象冈吕氏宗谱二十二卷。广东:岭南吕氏家谱一卷、潮州吕氏族谱一卷。四川:吕氏世谱、吕氏族谱不分卷、吕氏宗谱一卷南渡吕氏族谱十二卷、河东吕氏谱、吕氏族谱、河东吕氏支谱二卷、吕氏重修族谱二卷。

84、司马迁(前145年或前135年~不可考),字子长,生于龙门(西汉夏阳、即今陕西省韩城市,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),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

85、属于两汉时期的文化名人有华佗、张衡、董仲舒、魏伯阳、张角等。

86、罗隐(833年-909年),字昭谏,杭州新城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,唐代诗人。

87、少数民族有的改为邢姓。

88、官拜相同大司农,乃西汉一代贤臣。汉高后5年(公元前182年)吕后临朝称制,纲常紊乱,罗珠谢病辞官不仕,隐居洪崖山,罗珠公逝于景帝二年(公元前155年)丙戊九月十八日辰时,享寿九十一岁。

89、吕岱(161年-256年10月21日),字定公,广陵海陵(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)人。三国时期吴国重臣、将领

上一篇:叔叔病了安慰病人的暖心句子44句精选
下一篇:诸葛亮死前最后一面见赵云【44句精选】